當前,國際經濟復雜多變、新舊動能轉換和政策措施落實差距等多種因素疊加,民營企業發展內外交困,“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不當言論甚囂塵上,導致部分民營企業發展缺乏定力和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大力支持和發展民營經濟方面統一了思想,進一步堅定了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是新時期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
一、再次強調支持發展民營經濟的堅定信念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基本經濟制度,是黨中央長期、明確的一貫方針,仍然沒有變。自從黨的十五大確立了基本經濟制度,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從“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到“保證各種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到十九大把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上升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日益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沒有變。習總書記在講話中用“五六七八九”總結了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在創業就業、技術創新、稅收貢獻、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充分贊揚了民營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和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并不是排斥、削弱民營經濟發展,而是要推動公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協調統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民營經濟發展是黨和政府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態度和決心仍然沒有變。自習總書記《在民營經濟座談會的講話》之后,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聚焦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人民銀行提出“一二五”目標,財政部等對入孵企業使用省級及以上的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以及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的房產、土地免征3年的房產稅和服務收入增值稅,地方也紛紛成立民營企業紓困基金等,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態度積極,思路明晰,辦法多樣。
二、正確診斷民營企業當前發展癥結
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座大山”形象地總結了當前民營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發展階段演進、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一是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壓縮了市場空間,拖累了外向型民營企業發展。尤其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加劇了全球經濟復蘇風險,削弱了我國經濟發展和市場預期,為相關產業鏈上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造成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短期壓力。
二是新舊動能轉換加速了市場出清進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加大,客觀造成粗放增長型民營企業經營發展困難。這種困難是發展中的“煩惱”,是我國發展動能由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外在表現,也是經濟發展由粗放式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體制機制不完善,導致民營經濟政策落實不力、效果不佳,獲得感差,加劇了經營困難。一些部門政策制定缺乏科學評估,部門之間政策協調性差,政策效應同向疊加或反向抵消,導致部分政策會額外加重民營企業負擔或削弱政策獲得感。如享受小微企業貸款減免增值稅政的銀行必須完成“兩增兩控”目標的要求,導致一部分未完成目標的銀行難以享受這項政策,降低了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積極性,不利于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
三、指明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四大著力點
一是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各項工作,切實減輕民營企業稅費負擔。尤其是完善增值稅減免政策,支持民營企業免稅額納入進項抵扣,增強小微企業政策獲得感。繼續深化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盡快推動實現涉企零收費,加快清理民間投資審批事項,大幅縮減中間環節,減少中介費用支出,減輕企業負擔。
二是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緩解民營企業資金困難。著力推動銀行金融機構落實競爭中性原則,確保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獲得貸款機會均等,根本解決大銀行“不愿貸”、“不敢貸”和“不會貸”的問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省級民營企業救助基金,幫助域內戰略新興行業重點企業、行業龍頭、就業大戶等民營企業紓困解難。
三是進一步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破除各種“旋轉門”、“卷簾門”、“玻璃門”等不利于民營企業獲得競爭中性待遇的準入壁壘,拓展民營企業市場空間。加快落實民營企業發展環節評估,督促各部門和地方落實深化改革各項工作,營造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四是加大政策落實評估,增強民營企業政策獲得感。完善政策制定、執行、落實等環節的評估機制,科學評估政策執行可能影響,提高政策協調效應,減少政策影響的同向疊加或反向抵消,不斷提高施政水平。以評估推動政策細化、量化和差異化,消除民營企業享受政策的前置條件,督促政策落地,增強民營企業政策獲得感。